雪霸國家公園電子報 2007-05-30
雪霸國家公園 第六十四 期電子報

本報內容由雪霸國家公園 提供
*
與國家公園有約
插圖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生態之旅

雪霸國家公園與中華綠生活休閒發展協會共同舉辦「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生態之旅活動,帶領大家深入新竹縣尖石鄉最為深僻的部落~司馬庫斯,活動訂於96年7月13日至14日兩天一夜,名額限40位,報名自即日起至額滿截止,報名請洽中華綠生活休閒發展協會,電話:02-25007227網址:welcome.to/glife
  
司馬庫斯先前因沒有公路可到達,一直給外界既神秘又遙遠的印象,而被稱為黑色部落,海拔超過1500公尺,為本處園區週邊鄰近部落。很久以前,一支由馬庫斯率領的隊伍,在雪山北支稜東泰野寒山附近落腳,建立部落。後代子孫為了紀念他,便將部落取名為「司馬庫斯」,此即為部落名稱的由來。
  
部落中的司立富步道大約有20棵巨木,其中有十大巨木中的「大老爺」神木,週長約20.5公尺,樹齡約在2500年間,走在步道上林蔭遮天,非常涼爽。七月可品嚐司馬庫斯鮮紅欲滴的桃子(白桃),邀您一起來感受沉浸在深山巨木群中的另類感受!

與國家公園有約
插圖

雪見生態之旅

雪霸國家公園與中華綠生活休閒發展協會共同舉辦與國家公園有約【雪見生態之旅】活動,帶領大家進入一尚未開發的原始林地,活動訂於7月14、15兩日舉辦,名額限24位,報名自即日起至額滿截止,報名請洽:中華綠生活休閒發展協會。電話:(02)2500-7227 
網址:welcome.to/glife

雪見地區由於地處較為偏遠,過去僅有當地的原住民及經營管理單位進出為主,因此保持了相當完整的自然環境風貌,動植物資源豐富而多樣。區內的北坑溪古道為早期泰雅族人遷徙、游獵之山徑,充滿豐富的人文價值;南三村地區亦保存了泰雅族獨特的文化習俗及傳統技藝,宛如泰雅文化之縮影。
   
本次行程除了安排住宿雪見週邊部落民宿、部落巡禮、走訪象鼻古吊橋及觀護所遺跡、參觀古砲台遺址外還有體驗泰雅風味餐、泰雅舞蹈帶動跳及植物染DIY(頭巾製作)等,雪霸邀您一起來體驗。

【每月一蝠】
插圖

【每月一蝠】之高雅脫俗的竹林隱士
文˙圖/技士  陳家鴻

本月的主打星是生命中與「桂竹」關係密切的「彩蝠」(Kerivoula sp.)。

彩蝠在台灣首次於1999年,在雪霸觀霧園區周邊的新竹縣白蘭部落被發現。在國外,同屬的蝙蝠大部分居住於森林的樹洞、樹皮裂縫、樹葉層、小屋,也會利用建築物。在台灣,彩蝠也會利用中空的竹節當成棲身之處。曾有報導提到,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大同、大禮部落的太魯閣族人描述童年時:「…每次到了竹林內,都會先找又粗又高的竹子,仔細查看竹節上是否有被動物挖過洞的痕跡,一發現立即以樹葉將洞口塞住,隨即砍下直接升火燒烤,陣陣的肉香混合著竹味香,讓他難以忘懷…」,另一段描述:「…竹節內約藏有五至六隻的小蝙蝠,體毛不多,肉質細嫩,不用加佐料就香滑可口」。這些下場悲慘的蝙蝠極有可能是「彩蝠」。

分布亞洲的其他種彩蝠,體色為亮橘色或是緋紅色,但雙翼為黑色,手指部分為橘色。同屬的其他種類毛色也有許多變化,有紅棕色、黃棕色、棕橄欖色、深褐色或是亮銀色。因為本屬的不同種類體色多變,故本屬被稱為〝彩蝠〞屬。但分布台灣的彩蝠體色並沒有如上述的鮮明色彩,而是簡單的灰黑色,唯一具有本屬的「註冊商標」,就是他那漏斗狀的耳朵(像似以紙張捲成圓桶狀,壓扁後再撐開的〝有折痕〞的漏斗)。

俗語說:無竹令人俗,所以彩蝠真可說是高雅的竹林隱士,但這個隱士有個特殊的嗜好,就是除了會捕食昆蟲,牠的主食居然是…蜘蛛!這與一般人對蝙蝠食性的認知有些出入,至於為何會以蜘蛛為主食,是個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課題。

5月初曾在本處管理處(汶水遊客中心)發現一隻掛在天花板上熟睡的蝙蝠,經過確認後發現是「彩蝠」,但其利用建築物的情形是少見的。

雪霸園區周邊除了白蘭部落,彩蝠在司馬庫斯的竹林內也曾經被發現過。另外,雪見周邊部落也有大面積的桂竹林,桂竹筍是每年春季部落經濟來源,而此區的桂竹林是否也是彩蝠會利用的棲息地,仍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宋宜玲 編輯

 

*雪霸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