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生態旅遊新視界~雪霸積極準備迎接「雪見遊憩區」誕生
位於苗栗泰安鄉後山梅園村的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經長達14年細心的規劃,預定今年7月正式開放。為迎接新生命的誕生,雪霸處於年初成立了「雪見遊憩區開放推動小組」,為因應開放所將面臨的各項課題積極作準備,期為愛好生態旅遊的民眾,打造一處保有完整自然原始環境的旅遊新去處。
雪見遊憩區海拔1,870公尺,在這裡可一覽雪山聖稜的壯麗山景。當寒冬來臨,山頭靄靄白雪,「雪見」地名完全地映照出本區的地理特色。相較於雪霸的另兩處遊憩區「觀霧」及「武陵」,這裡以闊葉林相為主,相對的也提供了野生動物豐富的食物來源。除了台灣黑熊、長鬃山羊、台灣獼猴等,走在林道上若遇見山羌柔順羞澀的身影、迷霧中顧盼覓食的藍腹鷴,不要太過興奮以免嚇著牠們。過去的泰雅族原住民稱這裡為「布岸把臘」,意即「等待狩獵山羌的地方」,可見早年這片山林裡山羌族群之多。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外,雪見是早期泰雅族人耕種、遊獵的區域。日治時期日本人為掌控山區住民及樟腦資源等狀況,進行北坑溪古道的修築。古道沿線設置了10個駐在所,以有效管控本區的原居民。其中雪見駐在所附近最多曾有5百多位泰雅族人居住的紀錄,數十年已過,泰雅族人也已遷居他處,然獨特的原住民泰雅族文化習俗及傳統,已成為雪見地區重要的人文資產。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青說:「14年的催生是漫長的過程,從遊憩區之設置構想到今日初步成果,過程中不斷的與在地住民溝通協調,希望在營造優質生態旅遊環境下,也能夠考量在地泰雅族部落的期望,以泰雅文化元素作為推動本區生態旅遊的主軸」。「為了能將過去泰雅族人的生活經驗介紹給來訪的遊客,雪管處主動辦理原住民解說人員培訓計畫,藉由專業的訓練與認證,對於雪見地區生態旅遊品質的提昇將有所助益」。
推動生態旅遊是國家公園的重要工作之一,為配合雪見遊憩區開放,雪管處主動邀集生態旅遊相關從業人員及地方民宿業者說明遊憩區推動進度及國家公園保育理念,介紹雪見地區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本項活動將於5月2日假雪霸處辦理,透過經營管理者與業者面對面的溝通,未來到訪雪見的遊客將是最大受益者。
對於一個全新的遊憩據點,開放初期勢必吸引眾多好奇遊客的湧入,林青處長表示:「國家公園有別於一般遊樂區,除了遊憩之外最重要的是生態保育的功能,加上本區交通的限制,雪霸處除積極進行司馬限林道路面及行車安全設施改善外,推動小組也著力於未來雪見遊憩區轉運系統規劃及遊客總量管制可行性之評估,俾提供高品質之遊憩環境」。
雪見遊憩區及遊客中心預定在今年7月配合管理處15週年慶開放迎接賓客,管理處工作人員在硬體建設初步完成後也已於去年12月起進駐,不少等不及的遊客不畏路況,從各方湧入。要提醒您:目前進入雪見遊憩區主要道路司馬限林道二本松至雪見段因施工需要,全面管制封閉至6月30日,管制期間籲請遊客勿冒然進入,以免影響工程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