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國家公園電子報 2010-09-15
雪霸國家公園 第138 期電子報

本報內容由雪霸國家公園 提供
*
最新訊息~「靈魂的旅程」入圍59屆德國曼海姆影展
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輔導出品、陳文彬所導演的「靈魂的旅程」近日甫入選第59屆德國曼海姆影展(International Filmfestival Mannheim-Heidelberg)。曼海姆影展在德國是僅次於柏林的資深、重要影展,每年於全球1000多部作品中選出40部。其用意主要以發掘國際新銳導演、具高度意識與強烈觀點作品聞名。陳文彬將於今年11月帶著這部電影代表台灣前往德國參賽,並藉此將台灣族群文化的動人故事,帶給德國及歐洲的觀眾。
活動報導~「靈魂的旅程」第一站司馬庫斯首播
插圖
「靈魂的旅程」第一站司馬庫斯首播
 
〈文字及圖片提供/本處解說課俞錚皞先生〉
  
劇情長片「靈魂的旅程」由導演陳文彬掌鏡,是全球首部以泰雅語、邦乍語發音的原住民文化電影。靈魂的旅程是陳文彬針對上一部作品「泰雅千年」加以敘述,泰雅千年描述泰雅族人遷徙的故事,而靈魂的旅程是將他們遷徙的故事,融入現在社會的政府與原住民理念差異而造成文化衝突,也訴說原住民青年在外地工作的辛苦。年初雪霸處協助陳文彬導演參加國內外影展,至今已入圍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新加坡電影節、俄羅斯電影節和德國曼海姆影展等劇情片,普獲各界的重視和關懷。
 
雪霸處與「靈魂的旅程」導演陳文彬團隊和明基友達基金會的共同參與下,9月11日晚間8點於新竹司馬庫斯部落教會播放,正式展開巡演活動,啟程回到電影的拍攝地點之一:人稱「最接近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部落族人在參與電影拍攝期間,恰好遭遇「司庫風倒櫸木官司」事件,真實事件中凸顯原住民文化與國家行政思維的落差,與電影中訴說的文化差異、誤解,現實與電影片段交錯在一起。
 
放映當天下午突然下起大雨,原定司馬庫斯教堂前廣場放映,改在教堂裡放映,教堂裡坐滿原住民與觀光客,尤勞長老告訴大家泰雅族的傳說,下大雨是祖靈熱忱的歡迎大家,並一同欣賞靈魂的旅程。影片中敘述的原住民文化與國家行政思維的落差、原住民青年對都市生活的無力,深刻的描寫出目前原住民目前的處境。看完靈魂的旅程的泰雅族人都濕了眼眶,我看到依岕頭目熱眼盈眶,久久無法言語,緊緊握住我的手,再三的感謝和感動,謝謝我們完成部落共同的心聲,期待都市裡無助的原住民回到部落,回到大地的母親懷抱和諄守泰雅Gaga的祖訓,共同守護森林。
  
 
除了回到原拍攝地之外,「靈魂的旅程」將接著陸續前往全國各地的原住民部落、社區、校園、藝文空間等,預計年底前放映滿五十場。導演陳文彬認為電影功能除市場考量外,更應有與各階層觀眾對話的功能。所以他嘗試一種台灣電影的另類行銷思考,走出電影院,走向基層群眾,尋找與更多人對話的可能性。
活動報導~教猴子爬樹?司馬庫斯部落生態公園,原住民解說員學習攀樹活動
插圖
教猴子爬樹?司馬庫斯部落生態公園,原住民解說員學習攀樹活動
 
〈文字及圖片提供/本處解說課俞錚皞先生〉
 
『生活在山上的原住民天生就會爬樹,為何非常期待學習攀樹活動?』我曾經詢問尤勞長老,他說我們原住民只會爬比較小的樹幹,大的樹幹抱不住爬不上去,而且學習專業的攀樹技術,是可以互補的,也是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活動最好的自然體驗。
 
攀樹技術是利用安全繩索掛在樹幹,再以繩結和上昇器具攀到樹上,除了可以帶領學員學習攀樹技巧外,也是觀察大樹樹冠層的環境、體驗在樹上搖擺、觀察寄生植物和欣賞鳥類昆蟲,以及攀上樹頂享受最佳的觀看視野。
 
9月10日雪霸處同仁一同前往司馬庫斯部落生態公園,由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沈介文教練、本處傅國銘技士和王榮光技工指導8位原住民解說員學習攀樹活動。傅技士今年六月從美國國家公園學習最新的攀樹技術,傳授部落的種子解說員,從理繩、順繩到如何安全確保,以及複雜的繩索技巧等,他們學習的能力效果非常快,不僅以很短的時間將繩索技術和技巧學會外,也以很快的速度攀爬到樹頂。沈教練驚嘆的說,他指導國內大學森林系學生攀樹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溝通,但成效不佳,很多學生離地不到一公尺就上不去了,這裡的原住民們手腳敏捷,很快就攀上樹頂,享受搖擺的快感。
 
 
近四小時的學習和交換經驗,初級的攀樹技術很快就完成。部落會議秘書長拉互依‧倚岕告訴我們很期待未來的進階訓練課程,並將購置基本的安全裝備、器具和繩索等,經過自主訓練無虞後,能帶領遊客戶外活動多一樣選擇,親身體驗森林的美景。
原生植物專欄(五)~普剌特草
原生植物專欄(五)~普剌特草
〈文字及圖片提供/本處保育課潘振彰先生〉
 
普剌特草(桔梗科)
學名:Lobelia nummularia Lam.
這個中文名的由來,是因為它原先的屬名〝Pratia〞直譯過來。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性。葉卵心形或圓心形,鋸齒緣。花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色白至淡紫色,像是一朵被撕裂成半圓形的花,傳說,它的另一半花已化成另一種植物,目前生長在墾丁的海邊。漿果熟時紫紅色,有如秤錘,因此它也有一個可愛的別稱「老鼠拖秤錘」。分布範圍極廣,是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常見之地被植物。
 
觀賞地點:武陵遊憩區、觀霧遊憩區、雪見遊憩區
 
 
  
專欄回顧
*雪霸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