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國家公園電子報 2010-08-27
雪霸國家公園 第137 期電子報

本報內容由雪霸國家公園 提供
*
最新訊息~雪霸國家公園重申禁止攀登大霸尖山山頂
插圖
雪霸國家公園重申禁止攀登大霸尖山山頂
〈文字提供/本處保育研究課;圖片提供/傅國銘先生〉
 
大霸尖山地質因風化情形日益嚴重,早年供登山客所攀登山頂之鐵梯已於80年11月18日由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所拆除,然近年來登山客仍有冒險攀登之情況,為保護其天然地質景觀及為維護山友登山安全,本處建請內政部同意公告:「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頂」。因此,基於保護大霸尖山脆弱之地質景觀及維護山友登山安全並保持原住民族信仰聖山之完整性,內政部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於99年7月23日台內營字第0990805825號公告「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頂」,並於網站首頁及網路申辦入園系統上均有公告之。
 
華視新聞於99年8月23日播出台北縣消防局「挑戰大霸尖山,直擊救難員攻頂!」之新聞,經查該單位共計58人於99年7月6日雖申請進入大霸山區,然本處同意入園為馬達拉溪登山口至大霸尖山及小霸尖山之登山路線,並非同意大霸尖山之登頂,且於日前以電話充分告知依法不得登頂,而該單位由台北縣樂山會及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劉崑耀總幹事(共計12人)帶領下於99年8月5日仍完成攀登大霸尖山山頂之行為,明顯違反國家公園法之事實,本處將依法對於上述人員予以處罰。
 
另台北縣消防局有函請本處要求以公務車輛載運器材裝備上山,本處僅同意救護車乙台及2台協勤之公務車輛以載運器材裝備之需進入大鹿林道東線,因該路線已改為步道,除緊急救難及公務所需外,非公務相關人員不得坐車進入。 

雪霸處再次重申為保護大霸尖山脆弱之地質景觀及維護山友登山安全並保持原住民族信仰聖山之完整性「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頂」,民眾申請進入大霸山區,均需依申請之登山路線行進,抵達霸基即可仰望聖山之雄偉及真正體驗數百萬年所塑造之自然資源之珍貴性!

活動報導~雪見泰雅服裝秀精彩上演
雪見泰雅服裝秀精彩上演 〈文字提供/本處雪見管理站;圖片提供/潘振彰先生〉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除了珍貴的天然森林資源,大家熟知的聖稜線雪景、大安溪谷景色外,也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8月14日當天,在雪見的森林裡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泰雅服裝秀。
 
一開始由大安溪沿線部落的小朋友,用傳統口簧琴及吟唱揭開序幕,接著由部落頭目為這個活動祈福,緊接而來是泰雅傳統舞蹈,還有精彩的太鼓表演。
 
活動的高潮也是最令人期待的發表會,模特兒們穿著傳統的服裝,走在舞台上,彷彿看見早期泰雅先民們穿梭在森林裡。另外發表的創新服裝,將色彩融合在服裝裡,帶來新穎的視覺感官,既生活又摩登的設計,透過服裝和織品的展現,將傳統與創新融合在一起,讓觀眾看見原住民服裝其實也可以如此時尚。
 
模特兒們透過精彩的走秀,將泰雅服裝裡的活力跟生命力一起傳達給觀眾,讓現場的觀眾們參與了一場原住民文化響宴。 

錯過當日的服裝秀發表嗎?沒關係,本處在雪見遊客中心也推出泰雅服裝靜態展,即日起至9月30日,歡迎您來這裡欣賞泰雅服裝的風貌。

活動報導~觀霧山椒魚的故鄉--桃山國小環境教育活動紀實
觀霧山椒魚的故鄉--桃山國小環境教育活動紀實
〈文字提供/本處觀霧管理站彭文禮先生;圖片提供/蔡騰猷先生〉
 
雪霸國家公園正積極推動觀霧山椒魚的保育工作,為配合未來山椒魚環境教育的規劃及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的成立,管理處主動邀請五峰鄉鄰近學校,辦理「觀霧山椒魚的故鄉」環教活動。
 
5月18日一個以觀霧山椒魚與五峰鄉桃山國小為主角的環教參訪活動,就此揭開序幕。當日一早管理站的同仁及協助的解說志工,已經制服整齊地等待著從五峰鄉來訪的桃山國小小朋友。拍攝觀霧山椒魚生態影片的陳進發導演也架好攝影機等著記錄活動過程。在桃山國小王校長及老師帶隊抵達時,已充分感受到國家公園對於此次活動的期待與慎重。
 
活動首先由資深解說志工邱慶耀介紹雪霸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生態資源,運用平日觀察拍攝的照片,試著讓這群泰雅族小朋去連結曾經有他們祖先居住、耕種及狩獵的這一片雪霸土地。
 
觀霧山椒魚生態影片欣賞,讓小朋友了解這種稀有動物的生態與生活史,以及正面臨的生存考驗與危機。影片結束,由導演叔叔帶領大家進入觀霧山椒魚復育棲地,介紹棲地營造的情形。
 
為了了解觀霧山椒魚面臨的生存問題,由資深志工徐武雄主持「搶救山椒魚-省水大作戰」比賽,引導小朋友思索怎樣以團體合作的方式,收集維繫山椒魚生存的珍貴水資源。
 
接近中午時刻進行闖關問答,小朋友在三個站輪番闖關,分別回答關於觀霧山椒魚生態、面臨危機以及每個人可以在行為上的改變。
 
中午用餐之前,校長對小朋友們說:?這些叔叔伯伯阿姨,有些是在國家公園裡工作,有些是專程上山來服務的志工。希望小朋友能記得叔叔伯伯阿姨的帶領,長大以後有機會也來國家公園工作,可以服務更多的人。?這一幕溫馨的談話聽在忙碌一上午工作人員的耳裡,備感欣慰。
 
下午的另一堂戶外課程,由兩位部落的優秀長輩,目前服務於觀霧管理站的原住民解說員叔叔為小朋友介紹種植小米及燒墾的方式、拔除野草直到收成、製作趕鳥具與捕鼠器,並讓小朋友實際操作。
 
回到視聽室進行最後一項活動-雪霸保育小尖兵。小朋友安靜地寫下了今天的收穫,對國家公園的感受,給觀霧山椒魚的祝福,以及愛護環境的承諾,最後由自願上場的小朋友,表演觀霧山椒魚遇到天敵時的反應與求生方式,再由導演叔叔為精采的演出頒獎,也為一天的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此次邀請部落小朋友參訪,實地深入「觀霧山椒魚的家」面對面互動,建立小朋友保護觀霧山椒魚的基本知識,同時做為管理處未來執行觀霧山椒魚環境教育的參考依據,藉以落實國家公園保育的重要目標。
專題報導~武陵之美在於自然的感動(三)
武陵之美在於自然的感動(三)
〈文字及圖片提供/本處武陵管理站張燕伶小姐〉
 
武陵另一個受矚目的物種,則是美麗非凡的鴛鴦。鴛鴦為保育類第二級之鳥類,主要分布於福山植物園、明池及大甲溪上游等地,根據研究調查,大甲溪上游的鴛鴦族群約有150隻左右,是台灣鴛鴦族群數量最集中的地區。鴛鴦性隱秘、警戒心強,常成對或小群出現。晨昏為覓食高峰時間,食物主要以水生植物、藻類、水生昆蟲、蛙類或是果實為主。鴛鴦繁殖時,會選擇天然樹洞作為巢洞,約28天小鴨出生羽毛乾後,即隨母鴨躍出樹洞。自古傳頌的「願作鴛鴦不羨仙」成雙成對的鴛鴦儷影,不知羨煞多少世間情侶,現代學者藉助無線電發報器和腳環等研究器材,證明鴛鴦的婚姻其實是一季情,而不是如古人所說的「只羨鴛鴦不羨仙」,但是經過解說得知鴛鴦的婚姻型態是一季情,很多男性遊客都會心一笑,表示仍是很羨慕鴛鴦。
 
 
在武陵,要與美麗鴛鴦邂逅最佳的地點就是迎賓橋了。迎賓橋下為有勝溪和七家灣溪的交會處,迎賓橋以下即為大甲溪上游。迎賓橋下,不僅可以看見美麗的鴛鴦成雙成對出現在碧綠溪水中,時而覓食,時而相倚相眠;還機會看見愛作蘿蔔蹲的河烏,河烏擅長游泳潛水,是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天敵之一;另外還有全身鉛色,圓滾滾又超古錐的鉛色水鶇,站在溪邊不停的鳴叫,非常可愛。
 
 
武陵不僅兼具人文與生態之美,更是台灣第二高山雪山(3886公尺)山脈的重要入口。 以雪山為中心點向外輻射,尚有聖稜線、武陵四秀、志佳陽線、雪山西棱及大小劍線等重要登山路線,而武陵都是這些長程縱走的主要入口,常常可以看見背負著登山背包的山友,準備踏上高山,徜徉山林峰巒之美,因此山岳文化在武陵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專題回顧
原生植物專欄(四)~霧社櫻
原生植物專欄(四)~霧社櫻 〈文字及圖片提供/本處保育課潘振彰先生〉
 
霧社櫻
學名:Prunus taiwaniana Hayata
落葉性大喬木,花先葉展開。葉膜質,長橢圓狀卵形,先端突尖狀漸尖,細鋸齒緣,下表面脈上密被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花數朵簇生,花瓣5枚,白色,先端2裂;梗與花萼被毛。果實廣橢圓形,熟時黑紫色。
 
從它的學名的種小名〝taiwaniana〞 中,很明顯得指出它是正港的臺灣特有種,在中北部中海拔山區有零星分布。在初春賞櫻的季節,人們總喜歡緋紅豔麗的櫻花,然而,霧社櫻卻在大多數櫻花繁華落盡之後,在看似枯寂的枝椏中吐出雪白的花朵,尤其在初春的朝陽照射下,冰清玉潔的花容更顯出它清新脫俗的高貴姿采,惟花期不長,若您想一睹芳容,可得把握好時機喔!
 
觀賞地點:觀霧遊憩區、武陵遊憩區
 
 
霧社櫻滿樹的白花,乍看有如霜雪凝樹
 
   
 
 
霧社櫻花形為倒吊之鐘形花
 
 
 
 
 
 
 
 
 
 
 
 
 
 
專欄回顧
*雪霸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版權所有